现代防雷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

2010-01-04

雷电是一种大自然放电现象,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雷电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现代社会雷灾事故屡见不鲜。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对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防护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伴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速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的技术的普遍应用,雷灾变得广泛而严重,使人们开始注意到感应雷(又叫雷击二次效应)的祸害,从此也使人们开始对雷电电磁脉冲(LEM

  雷电是一种大自然放电现象,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雷电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现代社会雷灾事故屡见不鲜。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对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防护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伴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速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的技术的普遍应用,雷灾变得广泛而严重,使人们开始注意到感应雷(又叫雷击二次效应)的祸害,从此也使人们开始对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认识和防护。由此也促进了现代防雷技术的迅猛发展。

  雷电现象特点:

  ※电流幅值大(100-300KA),电压峰值高(可达数百千伏);

  ※放电过程时间短(几十微秒);

  ※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

  ※猛烈的冲击波;

  ※剧变的电磁场;

  ※雷电过电压的破坏作用:

  ※瞬间过电压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四种层次:

  ※设备损坏,工作人员伤亡;

  ※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

  ※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或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

  ※整个系统停顿,如银行电脑服务停顿、邮电中断、数据图像

  ※传输暂停、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间接损失或政治影

  ※响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雷电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因此,当雷击发生时,我们的电子系统便处于雷击风险中。这些系统包括:

  ※ 计算机系统

  ※ 数据通信网络

  ※ 程控交换电话系统

  ※ 闭路电视设备

  ※ 消防、防盗报警装置

  ※ 大楼智能管理系统

  ※ 电信基站

  ※ 供电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