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游客遭雷击不是打手机惹的祸
发布时间:
2009-11-17
近期,针对居庸关游客遭雷击的事件,中央和北京的一些新闻媒体纷纷作出了报导,并宣称气象专家得出初步结论:“游客打手机招来雷击。”并声称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是雷电很好的导体。其实这些宣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错误的,不仅会误导人们的防雷,而且会在国际上传为笑料! 先从理论上看: 无线电波的传播是电和磁的波动过程,它本身不是导体,与空气电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手机的功率极小,属于毫瓦级,频率一般在24
近期,针对居庸关游客遭雷击的事件,中央和北京的一些新闻媒体纷纷作出了报导,并宣称气象专家得出初步结论:“游客打手机招来雷击。”并声称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是雷电很好的导体。其实这些宣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错误的,不仅会误导人们的防雷,而且会在国际上传为笑料!
先从理论上看:
无线电波的传播是电和磁的波动过程,它本身不是导体,与空气电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手机的功率极小,属于毫瓦级,频率一般在2400兆赫以下,打手机产生的电磁波不可能使空气电离形成雷电的等离子体通道,因此不可能把几百米高空的雷电引下来。如果说打手机能引雷,那么比它功率大千万倍的无线电广播台、电视台、无线电基站、海空军导航台等不就更能引雷了吗?有人可能说,那是因为它们都装有避雷针的缘故。如果电磁波是导体,那么它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高度远高于避雷针,避雷针还能起作用吗?
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了电磁波,直到上百公里的电离层,这样我们在各处才能听到广播、看到电视。如果电磁波是导体,那么高压线下的电磁波是否会把高压短路呢?人走在高压线下是否会因电磁波的导电而遭电击呢?
总之,由于电磁波不是导体,手机电磁波不可能引起空气电离,使雷电先导下行对持手机者闪击放电,因此说“雷雨天打手机会引雷”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再从实践来看:
有人可能说,理论我们不懂,但有人遭雷击,有人在打手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怎么解释? 根据我们到桂林、柳州机场调查雷击事故,看到的雷击跑道的雷击坑一般小于50公分。这和一般防雷书上说的雷击通道一般是30一50公分的直径一致。如果打手机引雷,雷电不可能引到其它地方,只可能引到打手机者身上。这样打手机者的生命是很难保住的。但是居庸关游客遭雷击并没有死人的报导,就是两位受伤的人伤势也并没有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显然这两人都是由于雷电通过大地形成的跨步电压造成的危害,而且雷击点可能距伤者都在5米开外。如果真的是手机引来了雷,由于雷击点很近,那么类似浙江临海一次雷击死亡17人的悲剧就可能重演。
雷击和打手机并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两者同时出现。这是个概率问题。因为我国有3亿移动用户,约占全国13亿人口的23%。据中国气象局的统计从1997-2003年每年我国平均雷击死亡的人数为365人。在死亡的人数中就是有10个,8个人带有手机或者在打手机,都没有超过上面23%的比例。因此并不奇怪,纯属偶然现象,不能认为这就是事物的本质。相反把表面现象看成本质就会误导人们的防雷。如果你不拿手机,光着脚全身湿透站在大街中央或空旷地上照样可能引来雷击。因为雷电总是选择电阻最小的通道入地的。如果劝说人们在雷雨天穿上绝缘好的鞋,如:雨鞋,打上不用金属支撑的伞,防雷效果肯定会更好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