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装大效用——利用棉签提高无人机测体温精度
发布时间:
2021-08-12
行业推出无人机行业推出测温应急解决方案,测体温精度提至±0.5度

疫情期间,为帮助防疫前线人员轻松部署无接触体温测量工作,行业相关企业推出无人机体温测量应急解决方案,利用一根棉签的简单改装将无人机在规范条件下的体温测量精度提升到±0.5度。
无人机搭配测温标定支架及棉签侧面图
据相关资料介绍,在御2行业双光版无人机的热成像镜头上增加测温标定支架后,棉签作为温度参考固定在红外热成像相机视野之内,再利用额温枪对无人机的测温进行校准,随后即可使用无人机进行体温测量,该方案大幅度提高了无人机进行人体测温的精度,减少测温误差到±0.5℃。
无人机行业应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光版无人机在经过软硬件调试和不同场景试验验证,可满足2-3米距离下,对高速路口外地人员、小区高层隔离人员等各类人员的无接触筛查需求,一旦发现温度异常个体,就会通过无人机遥控器屏幕显示体温异常,提醒现场工作人员进一步核查,安全又高效。
据了解,双光版无人机由于便携、飞行稳定性高、且自带热成像镜头以及喊话器配件,被不少社区、道路检查点用于远程体温检测。
此前,双光版无人机原本是为工业场景设计,对测量目标与环境温度的差异较敏感。而测量体温这样精细的绝对温度时,容易出现准确性不足,有时误差达到4度到5度,无法满足室外的体温筛查需求。
后通过引入简易黑体(注:黑体主要应用于测温领域,用于对辐射温度计的校准、检定,通常采用比较法,通过高稳定度的辐射源和其它配套设备,将标准器所复现的温度与被检辐射温度计所复现的温度进行比较,以判断其是否合格或给出校准结果),基本解决了在室外无风无阳光直射环境下,无人机无接触测体温的精度要求,前线执勤人员可以根据初筛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体温复核,对于临时设置的检查点和社区体温调查来说,大大提高了效率。
无人机对返深大巴乘客开展测温工作
年初复工以来,网上陆续出现的“无人机测体温”新闻,也成为了工程师们热议的话题。从无人机热成像镜头本身的设计来看,很难满足准确测量体温的需求。经过几轮讨论后,相关行业工程师团队迅速确定了“热成像传感器+黑体”这一研发方向。黑体必须很轻,重了影响飞行安全性;必须要有良好的热力学特性,自身温度不易变化;还必须容易获得和制造,最好是抗疫前线随手可得的简单物品。最终,有一位工程师想到了“棉签”这个小物件。为了给前线抗疫争取更多时间,该项目获得了较高的优先级,并得到了快速推进。为进一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工程师们还兵分多路,在高速路口与多个社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在无风无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这一突击攻关出来的解决方案,将无人机在体温检测中的精度提升到了±0.5度。
工作人员操作遥控器
无人机热成像测温能帮助快速部署公共场合的无接触体温初筛,减轻一线岗位的工作压力与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专家提醒,无人机测温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鉴定的依据。如果发现体温异常,还需要进一步使用专业医疗设备检查确认结果。
相关新闻